一張比賽的門票在幾十美元到幾百美元之間,重大賽事甚至達到幾千美元,對剛來美國扎根的移民家庭來說就很難成為一項主要的娛樂項目了。
  每當說起在美國教幼兒園,總會有人很好奇:“像你這樣地道的中國人,教一堆美國娃真的不會有問題嗎?”這樣回想起來還確實有不少可笑的經歷。
  還記得第一天走進教室的那一刻,平時吵吵鬧鬧的小朋友們都出奇安靜,他們好像看著動物園的珍稀物種。在我終於說了一句“Goodmorning,everyone (大家早上好)!”小朋友們的反應居然是──“哇塞!她會講英文!”
  我的班上有20個小朋友,只有三四個孩子是混血,其餘全來自地道的白人家庭。也就是說,在他們有限的人生經歷里,我是他們的第一個“親密接觸”的黃種人。任課之後的文化衝突當然不可避免,幸運的是校長還有同事們總是能幫我度過重重危機。
 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國家,對外來文化的包容能力也遠超歐洲各國,但種族矛盾卻像一股暗涌,時不時打破錶面的風平浪靜。在上個世紀,非裔、拉丁裔、猶太裔、日本裔都先後遭遇過激烈的種族鬥爭,換來瞭如今公眾媒體對他們的相對尊重。
  當前,不同種族之間仍然存在著分區居住的格局。比如白人多的區多為富人區,而黑人占多數的區則正好相反。這也是美國為什麼有學區好壞的講究,這跟每個區屬公立學校的生源有著極大的關係。
  留學期間同舍的好友Linda是個情商很高,很會照顧人的姑娘。因為父母當年從墨西哥偷渡來美,她在貧民區長大,每天走在上學路上都可能隨時會被路過的人欺負甚至射殺。她在學校也不敢隨便得罪人,所以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的本領。
  像Linda這樣,憑藉自己的努力和上帝的寵愛,一路拿獎學金讀完碩士是非常幸運的。大部分貧民區的孩子,從小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、長大以後還會因為膚色問題在求職路上被隱形的玻璃門層層阻攔。比如另一位牙買加裔的好友想在富人區租房卻處處碰壁。
  美國現行的教育一直致力於消除種族隔閡。在幼兒園,孩子們的第一堂課往往是認識自己,還記得光是用來畫皮膚顏色的顏料就要準備十來瓶。這樣的課程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明白,人跟人是不同的,但不同並不是什麼壞事,每個人都要做一個獨特的自我。在遇到我這樣的外國老師後,校長和家長們也非常鼓勵我在課程中融入亞洲的文化元素。
  然而,各種族之間不同的文化、習慣和價值觀卻是客觀存在的現實。比如白人爸爸們好多是球迷,班上的白人男娃們就深受影響,穿球衣上學、討論喜歡的球星、時不時地一起去看比賽。一張比賽的門票在幾十美元到幾百美元之間,重大賽事甚至達到幾千美元,對剛來美國扎根的移民家庭來說就很難成為一項主要的娛樂項目了。失去了共同話題,自然也會影響到男娃們的友誼。
  類似的,文靜、含蓄這些亞洲女孩的傳統美德在美國的幼
  兒園裡也會“水土不
  服”,懂得表達自己的
  需求,大膽說出自己的
  感受,才是這裡情感教
  育的目標。
  小圓豆子
  美國阿靈頓
  幼教  (原標題:移民國背後的種族問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p96xp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